香港、上海,2025年5月20日 –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平安」、「平安」或「集團」,股份代碼:香港聯合交易所2318,上海證券交易所601318)宣佈,旗下平安產險正式上線AI驅動的「鷹眼(國際版)」風險減量服務平臺。該平臺可為全球用戶提供災害風險評估、即時預警及理賠取證等服務,提升對氣候變化災害的應對能力。
隨著全球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日益頻發,暴雨洪澇、高溫乾旱、熱帶氣旋等事件帶來的損失不斷攀升。平安產險於2017年發佈自主研發的「鷹眼」風險減量服務平臺,率先應用大數據、氣象災害模型、衛星遙感、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整合超2萬億條與地理、災害、氣象、保險相關的數據,對颱風、暴雨等9種自然災害進行風險評估和地圖展示,並提供15種災害預警。平臺上線以來,廣泛應用於農業險、財產險、車險等多個險種,有效協助政府、企業和個人減少了數億元人民幣的災害損失。
2024年,「鷹眼」幫助客戶識別出3,619筆高風險災害,通過AI電話、APP、短信等多種方式累計發佈災害預警105億次,覆蓋6,700萬財產險、車險、農業險客戶。同年9月,「摩羯」颱風登陸海南,引發極端強風雨。得益於「鷹眼」的助力,在「摩羯」登陸前約72小時,海南居民、車主就收到AI電話或短信預警,累計發送預警信息超2,430萬次。此外,平安承保巴基斯坦大型水利設施施工項目時,「鷹眼」發現山體局部變形並提前預警,成功預防滑坡事故,為客戶避免了數億元經濟損失。
「鷹眼(國際版)」作為「鷹眼」的海外版,是中國首個由保險公司自主研發並面向全球開放的風險減量服務平臺。平安產險通過該平臺向全球政府、企業及個人客戶提供災前精準識別、災中高效應急、災後理賠查勘等全流程、智能化風險管理服務,最大程度降低自然災害損失。
目前國際版平臺已上線三大核心功能:
· 風險地圖:涵蓋地震、暴雨、颱風、洪水等六大數字風險地圖,數據覆蓋全球,可根據標的地址識別自然災害風險,並進行風險評估,為客戶在風險識別、核保篩選、定價及災前防損等方面提供全面數據支持。
· 災害預警:依託海量氣象數據,實現多種自然災害的監測預警及歷史數據回溯,實時展示颱風、暴雨、洪水等氣象預警信息。
· 衛星監控:整合全球多源遙感數據,搭建數字化衛星影像平臺,支持遠程查勘、理賠取證,廣泛適用於各類業務場景。
作為中國第二大產險公司[1],平安產險2024年在全球125個國家承保了2,826個項目,累計保障額度達2640億美元。公司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科技創新手段,探索「保險+科技+服務」風險減量模式,為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風險保障。
平安產險表示:「未來將依託平安集團的科技實力,持續加大科技創新,不斷優化平臺功能,為全球用戶提供更智能、更精準、更高效的自然災害風險管理服務,為城市安全、企業穩健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span>
[1] 註:按原保險保費收入計算